投注网址实验室门口,挂着袁隆平殷切题词,科研人员哽咽

来源:上观新闻 作者:舒抒



袁隆平院士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。
 
袁隆平,一位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走了,举国同悲!
 
5月22日下午,由袁隆平院士发起创立的隆平高科,发布了一条微信公众号推文: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推文还附有一段对袁隆平毕生贡献的精炼总结。
 
细究隆平高科在我国生物技术体系建设、第三代超级稻等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方面所承担的使命,短短数百字的推文背后,是强烈的情感克制,和一股薪火相传的力量。
 
今年4月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“信仰之路”寻访小组曾前往海南自贸港,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实地探访了隆平高科旗下欧洲杯投注,并见到了总经理也是研发团队的带头人吕玉平。
 
他和团队从事的玉米生物芯片研发,能将玉米的产出从一年三季提升至一年四季——又一项充实中国人“饭碗”的重大跨越。
 
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,我们连线了远在三亚的吕玉平。
 

 
投注网址实验室
 
 
奋斗不息,创新不止
 
吕玉平曾与袁隆平有过2次近距离的接触和交谈。第一次刚好是十年前,2011年,吕玉平专门从北京到长沙拜访袁隆平,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到了这位赫赫有名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
 
 “当时袁老一上来就告诉我,他是‘80后’,因为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。” 
 
袁隆平的健谈让吕玉平瞬间没有了距离感。两个人坐在袁隆平办公室的沙发上,吕玉平开始听袁隆平娓娓道来他这“半辈子多”时间里从事水稻杂交育种的经过。包括最早的方法如何找到,找到以后又是如何与农业部、科技部倡议,联合全国的水稻育种工作者把水稻杂交育种工作在全国推广。
 
让吕玉平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袁隆平的办公室。“很简陋,或者说很简单,只有一张很普通的办公桌、一个沙发、两个小凳子,旁边还装了一些水稻样本。”袁隆平兴致勃勃地向这位后辈科学家介绍了自己研发的水稻品种。办公室另一侧的墙上,挂着许多袁隆平所获的重要奖项和荣誉。“办公室不大,最多20平方米,非常简朴。”
 
 
吕玉平最近一次见到袁隆平,是2016年的一次会议中。“袁老当时很健谈,气色也很好,还主动提起,说他是做水稻常规育种的,而我是做高科技生物技术的。”
 
令吕玉平感到意外的是,袁隆平对自己这位年轻科研工作者从事的玉米转基因技术很关注,还谈道,虫害对植物危害很大,每年给玉米造成的损失需要生物技术来解决,否则就要打很多农药,因此这项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。“袁先生对抗虫生物技术非常支持,让我们很受鼓舞。”
 
1999年,为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事业,袁隆平作为主要创始发起人之一推动了隆平高科的创办。2020年10月10日,投注网址正式进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。“袁老知道了很高兴,专门题词,写的是‘祝投注网址,奋斗不息,创新不止,袁隆平,2020年中秋。’”
 
这幅字现在被悬挂在投注网址的实验室门口。走进实验室之前,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被题字吸引。
 
这也是袁隆平对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期望。“我现在不敢说,我们取得的成绩已经达到袁先生对我们的期望,但此刻我们所有人在这里扎根、创业,从事南繁科技,现在仅仅只是开始,前面还有很长的路。”吕玉平说。  
 
“今后再也见不到袁先生了”
 
此前有媒体报道,袁隆平保健医生透露,今年3月10日,袁隆平曾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,引发不适后入院治疗,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。
 
5月22日,得知袁隆平去世的消息时,吕玉平正在位于三亚的办公室。他告诉记者,上午在网上看到关于袁隆平院士的消息后,他马上与长沙方面核实,对方回复说袁院士已经住院,并且正在抢救。
 
令他没想到的是,就在几个小时后,下午1时许,他再次收到长沙方面发来的消息。“袁老先生于今天下午1点07分,已经走了。”在电话中与记者回忆起几个小时前,情绪经历过的大起大落,电话那头吕玉平的声音开始有些哽咽。
 
在投注网址位于三亚的实验室,年轻的研发人员占据半壁江山。接到消息后的吕玉平来到楼下的实验室时,已经得知消息的科研人员们似乎有一种默契,大家都比往日要沉默。
 
“我们看到彼此,不用多说什么,但是眼神里都能看出,每个人的眼眶都是湿润的。”
 
吕玉平则向记者坦言,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,“眼泪就掉下来了。”在轻微的哽咽声中,他稍稍放慢了语速。“袁先生是我们所有科研工作者,特别是从事生物育种的科技工作者心目中,一位真实、鲜活的领袖,他真的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和学习的榜样。”
 
“原来我们要想见到袁先生,总归都是可以见到,但今天袁先生走了,这在大家心里是非常、非常伤痛的一件事,以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袁先生了。”
 
 
投注网址所在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
 
心中的丰碑
 
科学家精神究竟是什么,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否后继有人?这些萦绕在人们心头许久的疑问,在新一代科研人员身上,或许已经有了答案。
 
虽然是周六,但5月22日当天,在公司加班的不只有吕玉平。在科技城的实验室,在崖州湾高地村的种植基地,科研人员冒着最高达35、36摄氏度的高温,正与时间赛跑。
 
吕玉平告诉记者,对公司所有人来说,大家都没有“双休日”的概念:那么多玉米在地里,温度又这么高,每2-3天就要浇一次水;温度高意味着病害、虫害特别严重,就要时刻注意病虫害防范;还要完成实验调查、搜集实验证据……“这些并不会因为休息日、因为今天温度特别高就放弃。”
 
“工作不等人、时间不等人”,是从事农业育种,或者说所有科研人员所共有的认知。“不论环境、不论高温、不论下雨,属于我们的工作都必须完成,大家也都很自觉地去做,这是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。”
 
 
隆平高科的推文这样介绍了袁隆平的一生:
 
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,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组织推进杂交水稻高产技术攻关,为杂交水稻发展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,为中国粮食持续增产与安全保障、世界农业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。
 
当记者问起,接下来投注网址还有什么技术难关要攻克时,吕玉平非常坦诚地告诉记者,要做玉米抗高温、抗干旱的技术攻关,“但这真的非常难。”科学需要技术支撑,科学更需要精神指引。指引吕玉平和他团队的,就有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的精神,引领当代科研人员把中国的玉米科技、生物技术、生物芯片研发带入国际先进水平。
 
“我们想让袁老先生放心,我们年轻一辈一定会为国家的科技攻关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,甚至殚精竭虑,一步一步往前走。因为,袁隆平院士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。”
 
栏目主编:唐烨
文字编辑:舒抒
题图来源:舒抒
 



上一篇:弘扬隆平精神,为民族种业崛起接续奋斗——深切缅怀敬爱
下一篇:南繁硅谷变身:从育种“加速器”到国际化引进中转基地

快速导航

投注网址技术
合作联系

+0898-88841816

周一至周五
9:00 - 18:00